亚马逊小白,千万不要盲目跟风热门产品

2024-11-19 21:00 165 阅读 卖家故事

作为一个亚马逊新手,我于2022年10月开始入局,到现在已经亏损了10万元人民币。这些损失中,很多其实是可以避免的。希望通过我的分享,能帮助那些准备进入亚马逊的新手少走一些弯路,节省“学费”。

以下是我踩过的坑,并按照个人损失的严重程度排序:


NO.1 跟风热门产品

2023年6月,我在选品时发现了一款产品:滚筒式烧烤篮(Rolling Grill Basket)
当时,我使用卖家精灵筛选产品,发现这款产品表现不错:

  • 月销量
  • 评论数量较少
  • 市场趋势处于上升期
  • BSR第一名的售价为 32.99美元,利润看起来很可观。

根据我的计算,即使将售价定在 29.99美元,扣除50元人民币的成本、头程运费、FBA费用和佣金后,利润仍然有 12美元

基于这些数据,我兴奋不已,马上联系供应商下单并发货。然而,事情的发展并没有那么顺利:


实际情况:从黄金到血海

6月下旬,我将货物发往亚马逊仓库。但由于7月的 Prime Day,亚马逊仓库爆仓,入库时间大大延迟。从发货到上架,整整花了 一个半月(正常情况约25天)。

与此同时,市场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:

  1. 产品价格从 32美元迅速下滑到 20美元,甚至 15美元12美元
  2. 广告关键词的点击成本(CPC)从 1.5美元飙升至 2-3美元

等我的货终于上架时,市场已经成为“血海”,竞争异常激烈。我尝试过多种方式:

  • 一路降价到 12.99美元,试图通过低价促销提高链接权重;
  • 投放站外流量;
  • 加入VINE计划拉取评价。

但所有努力都无济于事,产品销量始终惨淡,链接权重也无法提升。


损失统计

以下是这次选品失败的粗略成本统计:

  • 进货成本:15,000元(300件)
  • 头程运费:2,200元
  • 产品拍摄和详情页制作:1,000元
  • VINE计划费用:200美元(约1,400元)

总投入:19,600元人民币
回收资金:0元(甚至是负数,因为广告也投入了一些)

更糟糕的是,由于店铺问题,这款产品在上架半年后还无法销售,导致额外损失进一步增加。最终,我将这次失败的亏损估算为 16,000元人民币


复盘与教训

回顾整个过程,这次选品失败其实是可以避免的。如果我当时能够从以下信息中得出正确结论,就能否掉这款产品:

  1. 供应商的反馈:供应商透露,联系他采购这款产品的人非常多,订单电话接不停。
  2. 市场异常情况:当时不少卖家采用FBM(自配送)模式,而不是FBA,说明他们急于抢流量,市场竞争激烈。
  3. 新品榜的变化:新品榜上已有不少类似产品上架。
  4. 竞争对手的策略:BSR前几名卖家中,有人通过送 20美元现金券拉取好评,这种竞争手段预示着市场即将“内卷”。